首页

高跟插马眼

时间:2025-05-29 18:05:13 作者:有中国公民遭遇换汇诈骗 驻棉兰总领馆提醒谨防被骗 浏览量:39846

  “看到孩子之间按胸口务必警惕”“死亡游戏再现校园严重可致死”——这几天,跟“死亡游戏”相关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关注。湖南益阳一家长发视频称自家孩子在学校玩“死亡游戏”后迅速晕倒,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我儿子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引来众多担忧,还有网友说自己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

  “死亡游戏”并非新鲜事物,它有多个名字,又叫“心跳游戏”“闭气窒息游戏”,还被称为“梦回大唐”“死亡三秒”,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中,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2014年,石家庄一名中学生“游戏”后全身抽搐并意识模糊,经医院抢救后吸氧三天才恢复正常;2017年,长沙一名大学生“游戏”后昏迷倒地,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游戏”多年来几起几落却始终难以完全禁绝,这一次的卷土重来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监管与教育的警钟。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表态,坚决制止此类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2005年再次发文要求国内所有网站删除有关“死亡游戏”的介绍,2007年又要求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相关省市也曾采取过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包括揭露游戏危害、严禁学生尝试、密切关注学生业余生活等。这一次湖南学生玩“游戏”晕倒后,当地教育局也迅速进行了全市排查和后续部署。

  但就是在这么多的保护措施之下,这种把闭气窒息当“游戏”的危险行为,为何还是会在校园里反复出现?究其原因,与青少年的好奇心、跟风、难以辨别是非等年龄特点,以及某些网络平台的监管存在漏洞分不开。“死亡游戏”虽已明令禁止,但仍有部分博流量的内容创作者上传相关内容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模仿;还有一些学生因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无法释放,当出现一种被宣称是“刺激的”“能产生快感的”游戏时,就很容易把它当成舒缓压力的错误方式。

  杜绝“死亡游戏”卷土重来,全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学校不仅要在学生出现危险动作时及时发现和制止,更要在平时就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只有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才能把握生命,让生命教育给孩子们铺垫一层价值观底色,他们就不会轻易受到不良内容的蛊惑。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需要每一个家庭认真参与进来。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给他们说心里话的时间,只有了解了孩子最真实的想法,才能给予他们更为合适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关爱。

  另外,“死亡游戏”的死灰复燃也暴露了监管部门、平台及网站对相关内容不够敏感、不够重视等问题,相关机构对“死亡游戏”短视频的清理必须快速且强力执行,才能让其彻底失去传播途径。事关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来,才能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稳健地前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丨马泽宇 编辑丨赵静)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北京体育大学新任党委书记到任

大会期间,还将举办由北京市电影局指导的北京科幻电影周,包含科幻电影之夜、科幻影片放映、科幻海报展等活动。其中,科幻电影之夜活动将邀请国内即将上映的两部优质科幻影片进行推介和重磅物料首发,影片主创人员与在场来宾进行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将邀请外国驻华使馆代表出席并对取景地及各类拍摄政策进行主题宣讲,进一步提升科幻电影周的国际化水平。

农业农村部依法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二是科技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国家科学决策。围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等攻坚战重要任务,开展关键指标内涵判定、期望值确定、监测关键技术和质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支撑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坚持需求导向,开展“风险防范—污染管控—排口管理—水源保障”管理技术研发,全力支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化工园区水污染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和尾矿库污染防控等攻坚战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赴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现场进行问题研判,圆满完成国家重大活动的水环境质量保障任务。

山东省日照市原一级巡视员刘兆亮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解说】对于近期许多人出现“三阳”的情况,林炳亮认为,新变异株的出现的确可能导致多次感染新冠病毒,但相比首次感染,再次感染时人体会具备一定的免疫能力。

电视剧《追风者》收官,成为全网首部热度破万的谍战剧

安娜伊思·马田:很多人都会问我,这部话剧有没有为了中国观众做特殊处理?我认为,中国观众与法国观众,及其他国家的观众并无不同。人类有一些共性,如喜欢接受信息,喜欢听故事,通过别人的人生经历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内蒙古扎赉特旗:榛果丰产促增收

气温是影响夏季用电的主要因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用电负荷占全国最大用电负荷比重达三成,部分省份比重甚至超40%,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